个税扣缴方法调整,这类员工到手工资变多 |
|
(作者: admin 来源:汇成世纪 采编:admin 更新时间:2020/10/13 14:11:19 共有155人次浏览) |
|
最近国税总局调整个税扣缴方法,部分纳税人个税预扣预缴方法调整。 公告指出,对一个纳税年度内首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居民个人,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时,可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月份数计算累计减除费用。 举例:大学生小李2020年7月毕业后进入某公司工作,公司发放7月份工资、计算当期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时,可减除费用35000元(7个月×5000元/月)。 这将进一步减轻毕业学生等年度中间首次入职人员以及实习学生预扣预缴阶段的税收负担。 哪些员工符合公告要求? 那么,哪些人属于本公告所称首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居民个人呢? 《公告》所称首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居民个人,是指自纳税年度首月起至新入职时,没有取得过工资、薪金所得或者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的居民个人。简单来说,也就是第一次参加工作的人了。 在入职新单位前取得过工资、薪金所得或者按照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过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不包括在内。 但是,如果纳税人仅是在新入职前偶然取得过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则不受影响,仍然可适用该公告规定。 举例: 纳税人小赵2020年1月到8月份一直未找到工作,没有取得过工资、薪金所得。 仅有过一笔8000元的劳务报酬且按照单次收入适用20%的预扣率预扣预缴了税款。 9月初找到新工作并开始领薪,那么新入职单位在为小赵计算并预扣9月份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时,可以扣除自年初开始计算的累计减除费用45000元(9个月×5000元/月)。 个税扣缴怎么看? 学生实习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的,应该怎么计算个税扣缴? 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因实习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的,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收入额-累计减除费用)×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举例: 学生小张7月份在某公司实习取得劳务报酬3000元。 扣缴单位在为其预扣预缴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时,可采取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税款。 如采用该方法,那么小张7月份劳务报酬扣除5000元减除费用后则无需预缴税款,比预扣预缴方法完善调整前少预缴440元。 如小张年内再无其他综合所得,也就无需办理年度汇算退税。 调整后的方法怎么适用? 纳税人如何适用完善调整后的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方法呢? 员工个人需要判断是否符合本公告规定的条件,然后及时向扣缴义务人申明并如实提供相关佐证资料或者承诺书。 比如,新入职的毕业大学生,可以向单位出示毕业证或者派遣证等佐证资料,其他年中首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如果确实没有其他佐证资料的,可以提供承诺书。 不过,纳税人必须要对自身提供的佐证资料及承诺书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扣缴义务人收到相关佐证资料或承诺书后,就可以按照完善调整后的预扣预缴方法为纳税人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啦。 本次《公告》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满足条件的朋友们赶紧准备相关材料吧!这样算下来,到手工资又多了一笔呢! HR需要注意的小细节 这样避税不可取: 1、现金方式发放工资 有些公司以现金方式发放工资,而不使用银行代发,但是这样的方式有一定的风险。 随着支付管理制度的发展,国家大力推行非现金结算,全面推行银行代发工资模式,设想一下:公司有基本户,员工也不少,又不在偏远山区,用现金发放工资正常吗? 所以,这种情况一定会被严查。 2、故意混淆劳务和工资申报 很多劳务派遣公司、建筑企业等,将劳务工、临时工、第三方员工,按照工资薪金申报。 特别是社保移交税局征收,建筑工人实名制后,这类企业薪资合规性尤为重要。 3、补贴不申报个税 公司没有把发放的节日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生日礼金合并生成工资进行个税申报。 企业和职工在不避税的情况下 个税最高可达45%,因此很多企业为了减少经营成本而采用违法发放工资的手法。 4、大量员工零申报 自从个税免征额由3500上调至5000后,很多企业就将员工工资零申报了,但...一个公司大量零申报,正常吗? 和地区行业一比较,明显偏低,等待企业的就将是税务稽查。 5、虚开发票抵扣 这是目前很多企业常用的避税手法,不仅违规而且违法。 企业将员工工资分解成基本工资、年终奖、过节费、各类补贴等进行发放,再让员工每个月找发票来冲抵,以报销的形式达到工资避税的目的。 但如果长期大额处理的话,会造成企业费用异常,引起税务局关注和稽查。已经有企业被罚款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
|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青岛劳务派遣公司|青岛劳务公司|中国最大的劳务派遣机构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打印该页 |
|
|
|
|
|
|